江苏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给孩子一片灿烂天空

  • 日期:2009-07-24 11:1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资料图片:2008年10月20日,滑县滑南希望学校的一名小学生在教室里读书。新华社记者刘海峰摄 注:文图无关

    【核心阅读】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有假日和校外时间近170天,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如何让这些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江苏省率先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为全省1000万中小学生打造集生活照顾、课业辅导、思想教育、游戏娱乐和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深受家长的认同和孩子们的喜爱。

  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衔接点

    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

    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84%的成长空间在校外。“一个星期里,青少年5天以学校教育为主,2天以社会教育为主。把‘5’和‘2’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模式。”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湛认为:不能把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开来,前者是后者的延伸,要让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点。

    南京市锁金村街道关工委主任张杰介绍:在街道的7个社区,均建有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多功能校外教育辅导站,每天下午放学后,社区校外教育辅导员给孩子们开展文化辅导、沙盘游戏心理辅导,进行困难家庭孩子托管、机器人制作、定向测位等各类活动,孩子们受益匪浅。

    南通市关工委发动17000多名老教师和老干部创办2923个校外辅导站,针对“放学时间”为中小学生开展面对面的校外关爱活动。海安县大公镇老干部储佳木,腾出自家7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自添设备,动员6名老教师参加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4年共吸引到站活动的中小学生8000余人次。海门市天补镇老校长沈汉超,腾出自家小楼,自购书橱桌凳、文体器材和图书,办起了“清澄书屋”。他还带动26名老教师参加,每年为1500多人次学生讲述战斗故事,讲授科技和法律知识,开办戏曲讲座,传授民间艺术,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学业辅导。

    “这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成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江苏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说。这张遍布全省城乡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搭起了江苏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新平台。

  留守孩子的又一个“家”

    面对“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寄养家庭”,校外教育辅导员当起孩子们的“义务家长”

    苏北苏中有57万名留守儿童,苏南有50万名外来工子女。其中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由于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同时,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留守儿童吸引了江苏校外教育辅导站关注的目光。镇江市丹徒区5年来有针对性地建起205个小型多样的“全托式”、“中心式”、“自然村式”、“兴趣小组式”、“结对辅导式”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留守孩子的“第二个家”。

    面对“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寄养家庭”,校外教育辅导员当起孩子们的“义务家长”。海门市德胜镇瑞祥村小林姑娘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整天忙于在本地做工挣钱。家教缺失的她,学习成绩中下等,还一度染上了一些坏习惯。瑞祥村校外辅导站的倪永芳当起了她的“义务家长”。“我给她讲林家苦难的家史,启发她争做林家的好后代。给她讲‘八荣八耻’故事,要求她抄写、背诵‘八荣八耻’。”倪永芳说,小林进步很快,现在成绩已进入班上前10名。

    如皋市搬经镇加马村有82名初中以下学生长期远离父母。村校外辅导站将他们分类排队,除22名同学的爷爷奶奶有条件培养外,其余60名同学全部选由素质较高的邻居和热心村民与其结对帮扶关照,担任“义务家长”,实现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人员情绪稳定”。

  探索社会教育的新尝试

    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通市最早开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探索。目前,南通全市1904个村、263个社区中共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29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南通市“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获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

    2007年6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曹鸿鸣介绍说,江苏在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建设中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底前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和城镇社区。

    “校外教育辅导站怎样才能既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又符合校外教育的规律?怎样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使孩子能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有所得?”江苏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霞林表示,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完全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地方财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安排一定资金给予支持,同时要发动各级机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

    “要吸引孩子,校外教育辅导站必须有特色项目。”张杰说,街道与南京林业大学、紫金山天文台、蔬菜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南京林业大学娃娃环境学院环保生态教育基地、南京市蔬科所现代农业教育基地、紫金山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等8个教育基地。“紫鑫城社区以‘机器人工作室’为特色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由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负责义务教学,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机器人,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今年暑期的大热门儿。”张杰说。( 记者 赵京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