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送给寒门学子 厦大贫困生扶助工作侧记

  • 日期:2009-10-21 09:4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厦大研究生蒋丽至今还记得2004年9月到厦大报到时的情景:坐了四天半的火车,终于从新疆抵达厦门,学费不够,只有父母借来的5000元钱,学校能让自己入学吗?然而到校后,她不仅经“绿色通道”顺利注册入学,还在学校的帮助下申请了中石油3000元的助学金。在之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蒋丽凭借奖学金、助学金和兼职,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2008年,她因品学兼优,又被保送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并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贫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厦大通过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加大人文关怀,强化励志教育,确保厦大贫困生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多年来,厦大一直坚守着“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据统计,每年都有5000多名本科生享受到学校的资助。厦大每年从本科生学费中提取不低于22%的经费用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资助体系。

    厦大助学链条的起点是录取通知书。每年,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达每位厦大新生手中的还有一封由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厦门大学学生资助申请须知。“我们要让新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支持和温暖,”厦大学生工作处处长林东伟说。

    在入学阶段,厦大坚持助学、入学两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在每年新生入学期间,学校都会特拨10万元专款设立“应急补助金”,专供那些生活没有着落的学生申请,一两天之内补助金就会发到学生手中。2008年9月,为了保证四川地震灾区的新生顺利入学,厦大为每位地震重灾区新生准备了价值1000多元的“爱心大礼包”,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应急生活费500元,并为自愿参加学生人身团体保险的灾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当年全额保费。在做好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工作的同时,学生部门还会密切跟踪未及时报到的同学,对于因为经济原因没来报到的贫困生,及时联系本人,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直至其放心地前来上学。

    厦大还将助学工作纳入新生教育活动。在新生教育周,各学院将向学生详细解读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精心编印了《厦门大学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手册》,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手中,使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各项资助的申请流程。林东伟说,“在新生入学10天后,学校就会立即启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启动各种助学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辅导员:贫困生的心灵港湾

    “廖老师,小彭最近好像很反常,在外面兼了很多职,而且情绪好像也不太稳定。”今年7月初,听到同学的反映,外文学院团委书记廖志丹心里“咯噔”了一下,凭她多年的工作经验,断定这名学生家里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廖志丹找到小彭,在聊天中,廖志丹得知小彭的妈妈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弟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这对于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懂事的小彭只想多赚点钱补贴家用……详细了解情况后,廖志丹一方面积极安抚小彭,另一方面马上联系学院有关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将学院的“爱心基金”、爱心人士的“资助款”等各种资助优先拨付给小彭,帮助她顺利度过难关。

    在厦大,像廖志丹这样如此关心贫困生的辅导员还有很多。辅导员们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学生都把辅导员看成是自己最贴心的人,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们说,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找辅导员帮忙。经济学院贫困生曹维动情地说:“辅导员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与普通同学的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贫困生产生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为此,厦大辅导员们把呵护贫困生心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培训中,厦大把如何与贫困生相处列为一项培训内容,通过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系统培训,形成一支能够对贫困生心理产生良性影响的主动介入力量,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培养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

    厦大还把关注贫困生的工作深入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在食堂吃饭时,辅导员会不动声色地观察学生的饭碗,如果有人长期只买一样菜,又没提出困难申请,辅导员就会主动去了解他的经济情况并帮助他落实解决方案;春节期间,有些辅导员会把留校的贫困生叫到自己家中一起过节;贫困生生日当天,有些辅导员会发短信甚至亲自买蛋糕送过去祝贺生日……

  励志:让贫困生在实践中磨练成长

    人性化的体系构建起的是一个资助平台,而这个平台所提供的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辜芳昭说:“我们要保证让每一个贫困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同时,我们又不是一味地给学生钱,让其产生依赖心理。要通过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强化励志教育等多项措施,帮助他们从‘他助’走向‘自助’再到‘助人’。”

    “扶贫先扶志”。为磨练贫困学生的自我奋斗意识,厦大不断完善助学体系,寻找多种渠道,在校内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在校内,厦大每年都会从学费收入中提取8%作为勤工助学经费,面向本校学生发布2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外,厦大学生每年可获得近2000个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不仅给了贫困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也提高了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的成长成才。

    除此以外,学校还积极引导贫困学生参加义务支教、慰问孤寡老人、社区志愿活动等各项公益活动。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他们强化了责任意识,升华了对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心。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