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三十五中被总理"听课"教师:特殊的教师节(2)

  • 日期:2009-09-09 09:0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刘丽苹:语文课老师

    “有这么一个重视教育的氛围,我们将竭尽全力”

    接受采访时,刘丽苹老师已经24小时没合眼了。5日晚上她去参加国庆演练,忙了一宿,6日早晨5点多才结束,又回了学校处理一些事。同事们说:“温总理听了你的课,把你激励得都不知道困了!”刘老师却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家住房山区的语文老师刘丽苹从教10年,本来是教初三的,因为有老师病了,这个学期她才开始接手初二年级。9月1日、2日的语文课,都被冲掉了,到3日,刘老师才给班上的同学上了本学期第一堂语文课。下午,听说有领导第二天来听课,她把教材多看了几遍。

    照以往,上课铃未响,刘老师就会提前走进课堂做准备。不过那天,她还真不知何时走进去合适。想到那一刻的犹豫,开朗的刘丽苹3天后还忍不住笑了。走进教室,把课件拷到电脑上,看到温总理在最后一排和同学们讨论上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同学们把总理团团围住,高高矮矮、错落有致,气氛特别融洽。上课铃响了,刘老师知道,“课堂属于我了。”

    语文课的一幕,很多人都从媒体报道里知道了。而对刘老师来说,有一幕场景最让她感动。课后,总理利用课间来到初二组的教师办公室,刘丽苹注意到一个细节,总理的笔记本记了四五页纸。“才两节课就记了这么多,我当时非常震撼,也体会到作为一线教师的责任。”

    “有这么一个重视教育的氛围,我们教师今后将竭智尽力,用心做好工作。”这是刘丽苹的心声。

    顾芳:研学课老师

    “这堂课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按计划,4日的研学课应该是初一生物老师顾芳给初二年级10个班一起上的起始理论课。但是,10个班一起上课,不便于总理听课。怎么办?学校临时决定,研学课分班上,省略理论部分,直接进入案例引导环节。这对顾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研学课是今年三十五中为初二年级学生新开的课程,每周一个课时,教师队伍打通了专业和年级界限,只要有兴趣、有专长,都能教这门课,不过由于是交叉学科,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王群慧说,顾老师在科研上很有专长,不少课题在全国和市区都获过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为学校做出过突出贡献,所以她来教研学课很合适。

    顾老师明白,对很多人来说,研学课是一门新课程。“为了让总理尽快明白研学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点,让学生多提问、敢提问,我算是挖尽了心思。”顾老师拿身边的很多例子当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房间为什么要有窗户?粉笔能用多少次?……”看到同学们的讨论逐渐热烈起来,顾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偷偷用余光瞅一瞅后排。“总理很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坐得笔直。当有同学站起来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时,他也会很专注地看着这位同学,面带微笑。”

    课后,温总理对顾老师的课做出这样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是我过去没听过的课。听了以后,我懂了这堂课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知识非常渊博。”

    顾老师想得更多的是:“总理鼓励我,可以再放开些,让学生发挥。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今后授课,还可用更多的办法激发同学的兴趣,鼓励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空谈、不牵强,用兴趣引导同学们投入到研究性的学习当中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