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如何处理对华负面情绪

  • 日期:2009-10-15 10:0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印度《商业标准报》10月14日文章,原题:如何处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负面情绪在上升。如果这导致更大的军费支出,从而不可避免挤占减贫资源,那将酿成灾难。至于两国政府,都在设法淡化事态,印度政府坚称边界一直“很平静”及有办法应对入侵。

    但印度许多媒体和政治评论不太可能收敛。尽管政府意图良好,但当前的情绪似乎造成了伤害。一家印度大报最近称,“北京提议在印度学校开设中文课,并让印度学生到中国交流学习,而新德里一口否决了该建议。”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这出于两个理由。首先,这是印度对中国向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人发放特殊签证的反应。其次,中国似乎以此扩大其“软实力”,增强影响力,把文化当成工具,“以学语言的孔子学院为幌子”。

    而对印度人来说,懂汉语十分重要,原因有二。两国之间的贸易飞速增长,而中国占有盈余。其次,要想了解敌人就必须懂对方的语言。

    此外,语言对民间和学界的交流、推动长远理解十分重要。无论是巴基斯坦的独立评论人还是对印度怀有浓厚兴趣的中国学者都是如此。如果外国人愿意花钱请我们学中文,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太傻了。

    为什么最近事态升温?最近的一个大事是,中国人未能阻止亚洲开发银行向印度提供一项包括在阿鲁纳恰尔邦项目的贷款。印度全力争取国际外交支持,中国人丢了面子。

    此外,专家们将中国对印度的敌意追溯到印美核协议,视之为印度进入美国势力范围的象征。这对中国不是个好消息。美国外交学会某专家说,“美国竭力与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巩固关系,其目的是抗衡中国”。另一位专家说,布什政府“希望结交作为亚洲崛起之星的印度,这样有助于对付中国”。无怪乎中国作出反应,对印度逐渐变得咄咄逼人。

    印度的反应呢?它应该学学中国人,从长计议。中国几乎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印度:GDP、脱贫、识字率、平均寿命、高等教育和科研,或许软件出口是个例外。如果说中国暴露出唯一的弱点,那就是骄傲自大。

    就中国长期而言,印度必须韬光养晦、积聚力量,希望条件成熟、两国达成中国1988年提出、而印方拒绝的协议,接受现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