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江苏高考新方案背景下地理教学的若干思考(2)

  • 日期:2012-05-23 11:21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三、针对08年新方案,课程安排要合理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是在新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的背景下出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总体教学要求高于原教材,根据高中新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08新高考的要求,结合实际,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1.模块开设

  必修模块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个部分组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按Ⅰ、Ⅱ、Ⅲ的顺序开设。

  鉴于新教材与老教材的知识联系性和现行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性,建议首先开设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和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同时,建议在高一年级安排时间适当补修地理基础知识、大洲大洋、世界气候、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相关内容,以搞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2.教学进度建议

  必修模块I、必修模块II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学期一个模块。必修模块III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

  选修模块可从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开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3.课时配置建议

  必修模块每周安排3课时,确保每一必修模块开足36--40课时。

  选修模块每周安排4课时,确保每一选修模块开足60--70课时,以加深拓展相关知识内容。

  四、针对08年新方案,重视“科学探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构建有助于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新课程首先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正是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出台的新的高考模式。这种“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是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教育部的认可,学业水平测试将会依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进行命题,会力求做到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的三维目标相一致。为了实现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方式必须做到多样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中重视科学探究是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方法。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师生共同探索来获取知识与技能,进而进一步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达成“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它能较好地体现地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的两个理念,即“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创新是新课程的灵魂,也是试卷命题的生命力所在。2008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创新性在于试题设计将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根据以上情况,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走向将可能会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加大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力度。因此,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强化“科学探究”的教与学,加强科学探究类习题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2008高考地理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高考方案,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认真思考,深刻领会,沉着应对,以便更好到达成功的彼岸。

  1、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3、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4、普通高中必修与选修地理教科书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